華為何去何從?細說ASML、中芯國際、臺積電背后資本
從美國宣布對華為進行封鎖升級后,華為芯片之路就讓人擔憂不已,由于美國給了120天的緩沖期,有媒體報道海思的最大代工合作伙伴臺積電便積極協調產能,幫助華為在這個緩沖期時間生產儲備更多的半導體芯片。
但事與愿違,事情并沒有那么順利,據外媒報道,在此期間,蘋果公司由于全球市場業務攀升,在此期間對臺積電加大了生產訂單,讓人覺得這是蘋果對華為的落井下石、乘人之危,目的就是為了遏制華為,但臺積電那邊也表態會在此段時間內以最快速度為華為提供訂單產能。
同期,臺積電也被迫同意在美本土投資上百億美金建廠,2019年,雖華為為臺積電貢獻了14%的營收,位列臺積電第二大客戶,但如此看來,臺積電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會隨時拋棄華為是遲早的事情,臺積電位于電子上游核心供應鏈,與華為都是合作關系和利益共同體,但隨著美國對華為的打壓,處于中立態度的臺積電,也不得已選邊站隊。
臺積電即是AMSL的股東,又曾是中芯國際的股東,兩家芯片代工廠,一家光刻機廠商,背后的資本大鱷究竟是誰呢?
臺積電
臺積電是由張忠謀先生創立于1987年,和華為成立于同一年,張忠謀是一傳創奇人物,美籍華人,在美國上學和工作,在德州儀器工作了幾十年,后來在臺灣創立臺積電已56歲高齡,本來屬準備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紀,卻沒想到打造了一個世界級的芯片制作企業。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臺積電的股份截止2019年,前三大股東分別是美國花旗托管臺積電存托憑證專戶(20.5%),臺灣行政院發展基金(6.4%)摩根大通投資專戶(3.1%),從背后看,美資控制了大部分股份,但臺積電實際控制權仍然在團隊手里,董事會十幾個席位中基本都是臺灣人,但受限于美國技術,臺積電對華為也是選擇了揮手,因為一旦合作,就會受到美國技術的制裁,對臺積電也是致命性打擊。
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創始人是張汝京,張汝京來自臺灣,也曾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多年,回到臺灣創立了芯片企業,最后被臺積電收購,之后帶著團隊來到上海創立中芯國際,發展速度特別快,很快成為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很快臺積電對中芯國際發起來訴訟,告其zhuanli侵權,最后中芯國際敗訴,并且賠了1.75億美金,并且臺積電成為了其第三大股東,張汝京也被迫離開。
隨著國家隊資本進入中芯國際,創立近20年的中芯國際股權發生過多次變動,如今中芯國際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是大唐電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紫光集團,都是國有資本,將控制權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受限于美國技術,中芯國際也不得不選擇與華為短暫揮手,因為一旦被美國發現與華為合作,中芯國際的機器將會被遠程程序封鎖而變為一堆廢鐵。
ASML
荷蘭ASML是全球最大的光刻機生產商,擁有壟斷性地位,據外媒報道,目前的訂單已排到2021年中才能交貨,ASML的崛起與臺積電密不可分,原本光刻機領域是日本的天下,但在2007年市場地位發生了逆襲,因為臺積電和荷蘭ASML合作研制出第一臺浸潤式微影機,一舉打敗日本的尼康、佳能這些巨頭,一舉登上全球第一。
目前ASML公司的前二大股東是資本國際集團、美國貝萊德集團,都是美國資本,因此臺積電和AMSL的背后都是美國資本掌控,中國在18年曾花費數億美金向ASML求購光刻機,但因美國阻擾,一直還未交貨。
在半導體芯片領域,中國的發展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無論是芯片代工的中芯國際還是生產光刻機的上海微電子,目前技術都受限于美國,要打破這一技術壁壘實現自有知識產權技術,道路必定坎坷艱巨,但為了中國芯片能早日擺脫美國的封鎖,又不得不去做,不然總是會被美國卡著脖子,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的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難,華為加油,中國加油。
151-1810-5624
尹先生